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絶對音感的謬思 by specialist@20140806



絶對音感與相對音感,
這兩套的辨音的系統存在許久,
有些人會覺得絶對音感是種恩賜,
但真的是這樣嗎?
似乎聽不清楚絶對位置的人,
在爵士或流行的世界裡表現的很切意~
一個沒有經過音樂訓練的人,
要唱一首歌起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反而聽的太清位置,
但又對音程間不是很熟練時,
唱名反而會是個困擾~
更惶論目前的唱名只存在於白鍵的世界~
黑鍵的不公平,早已眾所皆知,
好像美國早期白人與黑人的文化,
即使是黑人興起的音樂,紐奧良爵士(New Orleans Jazz)
也要變成白人的名稱,迪西蘭爵士(Dixieland Jazz),才能浮出台面~
即使有一套系統, 同一個音高,但卻有兩種唱名~
黑鍵裡外不是人~ 沒有獨一的音名, 也沒有獨一的唱名~
但十二調又確實存在~

Do Di Re Ri Mi Fa Fi Sol Si La Li Ti Do (上行)

Do Ti Te La Le Sol Se Fa Mi Me Re Ra Do (下行)


絶對音與相對音,
這兩套思維的分水嶺在於對音名採用首調唱法或用絶對唱法(但有趣的也在於黑鍵不適用,為什麼不絶到底?)

原以為抱持"絶"到底的原則,應該絶對無敵,
但歷經許多的爵士即興及和聲配制的摧殘,
抱持絶對音會讓這條音樂的創意路徑隔外辛苦,
爵士樂手的即興是以調性及調式的角度在發揮,
若不用音階級數的角度思考,
腦中能應變的即興元素會有點像,
"有想法,但不確定...."
除非對十二音程的任意組合Voicing已經非常熟稔,
但話說回來,未能有效的在十二調間穿梭練習,又要如何談得上那個程度?

為什麼要存在絶對音與相對音的分水嶺?

唯一浮現在腦中的答案是,
對絶對音的人來說, 一個明明是So的音,是絶對說服不了去接受那個是另一個唱法,例如 : Do

這讓想起,當初學豎笛時,明明什麼鍵都不按,是個F的聲音,
但老師硬要說那是Sol,
每次上課都在玩腦筋急轉彎,
老師說Do,腦中會自動降一全音去演奏,
但要跟老師說時,再加一度再跟老師遘通~

另一個有趣的例子,
有次2013年竹北的燈會在高鐵站後站前有個賣味增的攤位,
音樂的宣傳音高是
.....  So Mi So Mi
但很不幸味增的唸法是 Miso
而且剛好結尾唱Miso兩次,
每個音節剛好對上一個音符,
形成這樣的矛盾,

音高 : .....So Mi So Mi
台詞 : .....Mi-so Mi-so

那段時間,只要去搭到高鐵,一定會摀著耳朵,快跑~



對絶對音的人來說,這個分水嶺能移走嗎?

應該很難,但也許要用別的方法,
試著想想,小朋友在沒有教育Do, Re, Mi, Fa, So.....
也是牙牙學語,只是可能有點五音不全,
但他也未曾問過那是什麼調~
因為他們是唱"歌詞",或者哼一段弦律也全不問音高或調性~
只要和聲的關係沒有掉, 不會是問題~

所以,絶對音的人,要用另一種方法返回相對音的世界,
那就是
1, 2, 3, 4, 5, 6, 7

用中文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唱這些音符吧~
再加上對絶對音程關係的熟悉,
遊走在非調性的音樂時,(不看譜)
十二調性就會自然許多~

specialist
@Hsinchu
2014/8/6
夜12點